《美国末日》来聊一聊为什么美末二这种剧情是下九流的烂剧情
墨西哥绞索:尼尔神马的,连三流编剧都不如 发布于 2020-07-30 04:56:26
莫是梦否:是很多人买游戏就是图一乐,譬如无双类游戏,剧情有点深邃就不愿意费心去理解了,我觉得剧情没有问题,只是没讨好观众吧,这部游戏文学意味太浓郁太严肃太现实了。 发布于 2020-07-30 04:29:06
卜廷转徐润文:知道Nili为什么在美末2里面有一张反派的卡片吗 发布于 2020-07-30 04:18:26
阿拉蕾Duang:二代不是讲一代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吗?如果那个选择没有任何后果那也算不得什么了 发布于 2020-07-27 00:54:16
obi_wen20012:我也认同题主的观点,二代从一开始兄弟对话就是从道德方面全盘否定一代乔尔的选择,甚至打了不少剧情补丁,让玩家觉得牺牲了艾丽就一定能作出疫苗拯救世界,艾比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医生,乔尔的选择是剥夺了艾丽选择的权利等等……
大部分喜欢一代的玩家,就是认同乔尔的选择,而编剧直接把一代完美的开放式结局引向了大部分玩家都不认同的解读,注定狗尾续貂。 发布于 2020-07-27 00:49:06
吸血凤凰羽:以下这段是我以前挺喜欢的一个B占视频UP“好尸”发表的的观点。
说真话,我看了之后挺失望的。
————————————————以下是引用————————————————————
云玩家们你们好,说剧情恶心的,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自己亲身去体会这款游戏。当然也有自己玩的,只不过我认为虐片也是片,能虐到你就是成功,那本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乱骂一通的要么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要么就是人云亦云。美末1作为我通关次数最多的游戏,我对老乔的情感我相信不会低于你们谁,本作确实也让我气得骂娘了几回,但游戏过后,细细品味,这不正是人家的高明之处吗?能触动到你,总比一点感觉都没要强吧?
你看一部连续剧或者玩通关一款游戏,如果编剧能给你造成失恋的感觉,那恰恰说明编剧是牛叉的。
本作细节方面是有很多漏洞,但论找BUG和槽点,我也不相信我会输给你们谁,只是无论什么剧本,只要戳中你了,你就会本能去找,这样就显得BUG会更多。本作亦是如此,所以反而我不想去吐槽细节了,跟着游戏的引导走就行,去体验,真真正正的自己体验,反正我通关了,我不想骂。
还有弹幕说退款成功的,2333笑死个人,PSN退款机制先去了解一下,云玩家!你买了吗?就你还退?估计你连PS4都没有吧,我反而对现在这波骂美末2潮流很是反感!你凭啥?你真的玩了吗你?就算玩了戳痛你了你就觉得不好?什么狗屁逻辑?
————————————————以上是引用————————————————————
我其实就想针对这里面的一个观点吐槽一下:“能虐到你就是成功,细细品味,这不正是人家的高明之处吗?”!
任何的评价,都是使用评价标准来衡量被评价的事物,这是正常人的逻辑。但是有很多人,为了让评价符合自己的预设,中途就会改变评价标准。对于游戏来说,我们默认的永远是“优秀的体验感”。但是有些人,面对屎一样的体验感无话可说的时候,就把评价标准偷偷改成“能够引发讨论”或者“游戏出品人收获了名利”或者“能够让人在痛苦中反思”了。
这种跳出层面,跳出本来评价体系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双标,也是一种逻辑认知的混乱。
类似例子的还有“就算某某遗臭万年,那人家起码留名历史了,从这个角度何尝不是一种成功?”“虽然我年创业失败了,但我收获了经验,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评价或者判断崩溃后改变评价的标准来达到预设的评价结果!
好游戏,或者烂游戏,本来就仅仅是体验感,是用体验感作为标准来评价游戏,而不是扭曲自己的感觉来重新解读自己的体验。
其实这种所谓的“能虐到你就是成功”的逻辑,是斯德哥尔摩症的表现。有些人确实喜欢虐剧,那是因为这类人是M型人格,他们本来就是在被虐中感受快乐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人心理是病态的,是医学定义的病态。正常人绝对没有办法让自己心理变成病态来适应一款游戏! 发布于 2020-07-27 00:45:06
使命召唤电二:现在有理由相信Neil做1的时候设计这个结局,他对乔尔的选择其实是持反对态度的。但1最后是开放性留白。如果没有要做2只留下1,1是完美的结局。 发布于 2020-07-27 00:43:06
lyisray2:可惜了如此优良的制作 发布于 2020-07-27 00:38:06
sd573790:制作人的财富密码,不就是优秀演出+各种政治正确+仇恨教育+虐杀亚裔么 发布于 2020-07-27 00:20:06
